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开展:核心规模逼近6000亿大关
  • 时间:2024-09-15 15:09
  • 编辑:童登婷
  • 来源:28圈(加拿大)科技
  • 阅读量:

在2024年9月13日,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开展司副司长杨亚俊于北京出席2024年服贸会中国AIGC创新开展论坛,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开展的重要论述。据他透露,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,相关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,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,这一数字无疑彰显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迅猛开展势头。

近年来,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。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,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已经覆盖了芯片、算法、数据、平台和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,形成了一个完整且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。这不仅为中国的科技创新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撑,也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在应用领域,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,包括研发、中试、生产、服务和管理等。据杨亚俊介绍,中国已经建成了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,这些工厂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还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。同时,人工智能还与政务、金融、能源等领域实现了加速融合,新模式、新业态不断涌现,为社会经济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
对于未来,杨亚俊表示,工信部将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、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的独特优势,持续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。一方面,将支持人工智能通用底座大模型和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的研发,丰富高质量数据资源供给,降低算力门槛。同时,发挥链主企业的龙头作用,激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,促进人工智能成果的推广和迭代升级,使更多的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,形成产业。

另一方面,将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,有助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落地。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供需对接,以典型应用场景为牵引,组织召开“生成式人工智能+制造”试点,加快产业智能化升级。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,有助于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。

此外,杨亚俊还强调了深化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的重要性。他表示,要加强人工智能开源生态的培育,有助于开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国家和行业,弥合智能鸿沟。在技术研讨、数据共享、应用市场、人才培养和安全保证等方面,中国将同各国召开研讨合作,共同维护产业链、供应链的安全稳定。这将有助于有助于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共同开展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综上所述,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正在蓬勃开展,核心产业规模已逼近6000亿大关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,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开展前景。同时,中国也将继续深化与国际社会的合作,共同有助于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开展。